诗人毛翰的音乐情怀

2017-08-08 01:07:15 来源于:中国新闻网
诗人毛翰的音乐情怀诗人、华侨大学中文系教授毛翰在《思乡曲》问世80年之际为其填词。 中新网福州7月31日电 (叶秋云)“风是故乡清,月是故乡明……”悠扬的歌声

诗人毛翰的音乐情怀

诗人、华侨大学中文系教授毛翰在《思乡曲》问世80年之际为其填词。

中新网福州7月31日电 (叶秋云)“风是故乡清,月是故乡明……”悠扬的歌声在深夜响起,看着窗外的点点灯火,突然想起已有半年未归家。悲切的歌声,动听的旋律,一首《思乡曲》竟让泪水浸湿了眼眶,凭窗眺望,却发现高楼大厦已然将星月遮挡。

马思聪是中国第一代小提琴音乐作曲家与演奏家,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《思乡曲》是马思聪一生中最著名的代表作,也是中国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之一。“如此经典之曲,却没有歌词可唱,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。”于是,诗人、华侨大学中文系教授毛翰在《思乡曲》问世80年之际为其填词,并邀请西南大学音乐学院讲师马晓梅编配,完成此曲。

中国第一代小提琴音乐作曲家与演奏家马思聪。 资料图 摄

中国第一代小提琴音乐作曲家与演奏家马思聪。 资料图 摄

歌曲填词 一波又三折

《思乡曲》是马思聪于1937年所写的《内蒙组曲》(又名《绥远组曲》)中的第二首。

此曲问世不久,马思聪就曾亲自填词:“城墙上有人,城墙下有马,想起了我的家乡,我就牙儿肉儿抖。举目回望四野苍凉,落日依山雁儿飞散,庙台的金顶闪闪光,驼群的影遮列天边。哎噢咦啊想家乡。风大啊黄沙满天,夜寒啊星辰做帐,草高啊盖着牛羊,家乡啊想念不忘,想念不忘。我的家乡路儿正长,心头怅惘。”

由于主题音乐来自绥远民歌《城墙上跑马》,其填词的前四句也来自那首民歌。“在日寇入侵、国破家亡的年头,其词感伤而悲凉。”毛翰如此说道。

几年后,避居香港的马思聪带着家眷回了一趟故乡广东省海丰县,又为《思乡曲》另填了一首歌词:“当那杜鹃啼遍,声声添乡怨,更那堪江水呜咽,暖丽南国多情的孩子啊。当那红花开遍,瓣瓣是啼痕渲染。尽都随春归去,流浪儿啊,你还在异国他乡徘徊。那边就是你可爱的故乡,那边有水鸟翱翔的地方。那边晚霞映红荔村前,孩子你为什么不回家,为什么不回家?”

毛翰表示,此时马思聪所填的词,抒发的仍然是战乱中的游子乡愁、家国忧思,只是把北国的黄沙驼影、草原牛羊,换成了南国的水鸟、荔枝。“马思聪毕竟是作曲家,不是词人。他的兴奋点在曲不在词,填词像是急就章,不曾精雕细琢。时过境迁之后,其两种歌词都不再流传。此后,不断有人尝试重新填词,也都不大成功。”

3年前,毛翰去曼谷上课。夜宿客栈,想起杜甫的“月是故乡明”,脱口对出一句“风是故乡清”,便想以此为题,凑成一首歌词。发表后又想,用它去填马思聪的《思乡曲》如何?

“我找来曲谱,尝试填词,却发现难度太大,只得作罢。”毛翰表示,今年已是《思乡曲》诞生80周年之期,填词不能再拖。于是,他请来西南大学音乐学院的马晓梅老师来编配,终于完成此曲。

《思乡曲》成为马思聪雕塑的一部分。 资料图 摄

《思乡曲》成为马思聪雕塑的一部分。 资料图 摄

反复推敲 望曲尽其妙

“这种填词诚惶诚恐,只能裁剪拙词去填经典之曲。”毛翰提到,从小提琴曲到一首歌的谱曲,原曲也是需要裁剪的。“马思聪自己填词的两首歌,其曲子的剪裁也不一样。”

问及新填的歌有何长处,毛翰首先说到的是马晓梅对乐曲的精心改编,一个工整而灵动的“aabca"”曲式,主题音乐出现三次,而以《思乡曲》最精彩的两个变奏穿插其间,剪裁干净、利落。而“c”段处于情绪高潮处,以一个“啊”字贯穿8个小节,无词胜有词。并且,每个“a”段的第四句,嵌入一个“啊”字代替实词,也颇有创意。

毛翰还说道:“然后,我反复倾听乐曲,推敲歌词,希望曲尽其妙,让词曲的配合自然天成。初稿出来后,还听取了著名音乐家鲍元恺等师友的意见,对歌词做了反复的修改,最终定稿。”

马思聪一生几经颠沛。1987年,马思聪病逝于美国,2007年,马思聪魂归故乡。安葬和移灵,都伴着他的《思乡曲》。毛翰表示,所填的词中,“故乡的山有仙,故乡的水有神。故乡山水,召唤游子的魂。”这样的句子,也可以理解为是安魂之词。

诗有读者,歌有听众

毛翰认为,中国现代有些名歌,其歌词有着明显的时代局限,如今已难于再唱,其旋律却相当经典,弃之可惜。还有一些名歌,其歌词失之潦草,留下缺憾。所以,“近几年,我尝试重新填词老歌。”

毛翰为名曲填词,除了《思乡曲》外,还有《鼓浪屿之波》《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》等,尝试改词的有《何日君再来》等歌曲。

《鼓浪屿之波》歌词设想的情景是两岸敌对时,羁留大陆的一位台胞在鼓浪屿登高远眺,遥想台湾,诉说乡思之苦。但两岸三通之后,台胞在厦门想回台湾,买一张机票或船票就可以。正因此,2007年厦门两会上,有人建议将《鼓浪屿之波》定为市歌,由于其歌词与市歌风马牛不相及,提案被否决。

“但这首歌的旋律太美了,在厦门深入人心。”于是,毛翰沿用《鼓浪屿之波》的旋律重新填词,几易其稿终于完成。交响乐女指挥家郑小瑛指挥厦门爱乐乐团多次演唱修改后的《鼓浪屿之波》,曾在中央电视台、厦门电视台播出。

作为华侨大学中文系教授、诗人,毛翰还写过很多歌词,有的谱成歌曲演唱,有的流传甚广,影响很大。《老有老的骄傲》仅其中一个微信版的浏览量就高达4.2亿,还出现了许多抄袭版。

毛翰表示,《老有老的骄傲》本来是应约而写的一首朗诵诗,不知怎么就传开了,其流传之广令人惊讶。“作曲家吴颂今先生有意谱曲,约我一起改词,请杨洪基先生演唱,于是,就有了《老有老的骄傲》这首歌。”

谈及诗词的普用性,毛翰说道:“身为作者,当然希望自己的诗有读者,歌有听众,盼着‘凡有井水处,即能歌柳词’。”(完)

相关阅读